http://www.gxbajiao.org 广西八角网
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。就在寒冬腊月之际,山柰开始产新。曾经,山柰是药商眼中的香饽饽,到现在无人问津,到底谁之过?又是山柰产新季,山柰是否走出低谷还是继续无奈?笔者根据山柰特性对其后市分析一二。
山柰,又叫“沙姜”,属于姜科植物,而姜科植物多用于我们日常生活调料。山柰也和其他同科兄弟一样(草果、豆蔻、砂仁、干姜)既是香料又是药材。正因为是我们日常生活常用的调料,山柰很容易就能走进千家万户,用量也得到了保证。山柰以身干、色白、有香气、无杂质和霉变为合格,尤以色白、粉性足、气味浓者为佳。储藏较为困难,不是囤积商理想的长线品种,因此该品持有时间最好短期或者中期。
目前,山柰用于中药临床,且大部份还用作香料、调味品、食品添加剂以及日用、医药等工业的原料。这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,是山柰用途广泛的优势。但中国任何事情,都要一分为二说,有阴就有阳,这些优势在某些方面就是劣势。说白了,山柰用量缺乏刚性。打个比方,低价20元时期,食用方面会因为价低加大使用量,山柰可能用量在1万吨左右;正常价格30元左右,其用量在8000吨上下;高价40元以上,这种说白了食用可放可不放的调料,价格高了就少放或者不放,药厂也会减少购买频率和次数,可能用量仅仅维持在6000吨的水平。这里仅是打个比方,真实用量方面不会如此简单的增加或者调减。这里面还牵扯到国民消费水平,使用习惯等等方面。
现今山柰在全国的产地有广东的阳江;广西的桂平、桂南、钦州的大寺镇等地。但在这几个主要产地中,以广东省阳江市阳春的种植、加工最为密集,现已经形成由圭岗镇、陂面镇、合水镇、春湾镇、马水镇、潭水镇的农户自家种植,然后货源运往双窖镇加工。因此来看山柰种植面积相对集中,商家容易控制产量、组织货源,短时间人气容易聚集的品种。不过,境外还有印尼、缅甸、越南等地也有种植,但国外山柰口感、质量和国产货相差甚远。不过高价时还是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,每年通过口岸进口的山柰量维持在800吨左右。
在双窖镇的加工户大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组成,当然也有由几户组成的固定的加工厂来加工。因双窖镇地处阳江市以西的山区地带,交通条件欠发达,距离广西玉林香料市场约200余公里,所以当地加工好的干货最后多销往玉林香料市场。这么一来,双窖镇便成为山柰名副其实的主要加工、交易集散地。笔者通过对双窖镇以及周边产地的姜农、商家调查了解到,随着多方物价成本在连年增加,当地也有劳动力流失的现象存在。
农户的种植成本大约在6000元左右(人力成本约3000元,下种时每亩种姜投入1050元左右,土地承包费700元(需以未种过山柰的沙土地为准),农药化肥投入800元,加工费300元),纯收益不到2000元,达不到当地平均收入水平。连续几年行情一般,主产区种植面积也出现了连续几年调减,加上该品连作,姜瘟病发病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,主产区今年产量预估减产百分之三十左右。但目前中药材种植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态势,农民工进城风潮导致农村土地空闲,随着土地流转,前期有一定资金和种植技术的大户在其他区域开始大面积包地种植。
由此可见,今年山柰的行情和去年的板蓝根类似,是由于减种、减产从而导致后期的行情,并不是出现供小于求的情况导致未来行情。也就是说,未来山柰有上涨的潜力和一个动力,但最后情况也许和板蓝根一样动力不足,无法创造辉煌,但对于持货商来说也许会有一个不错的回报。由于该品种植时间短,也不存在种苗缺乏的情况,高价一定能够刺激农户种植积极性,并降低其全国需求量。还是那句话,如果未来有行情,不要太贪恋高价行情,落袋为安!
编辑:广西八角网 |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导航 | 免费注册 | 会员登录 | 服务中心 | 服务条款 | 隐私声明 | 投诉建议 |
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及注册会员个人提供,请参与者自行负责和辨识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,本站不做担保和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 |